陈山聪谈TVB拍剧文化变迁:从"清水湾精神"到"收工即走"的行业反思

admin 今日热点 11

一场跨越十年的师徒情谊

陈山聪谈TVB拍剧文化变迁:从"清水湾精神"到"收工即走"的行业反思  第1张

陈山聪与刘珮玥(Moon)的演艺缘分始于2016年的《殭》,历经多部剧集的"擦肩而过",终于在《夺命提示》中迎来首次深度合作。Moon坦言将山聪视为"半个老师",不仅演戏遇到难题会第一时间求助,更将其当作私人心理辅导员。这种传承自TVB黄金年代的师徒文化,在当下快节奏的拍摄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。山聪分享道:"当年林保怡也是这样指导我,现在轮到我把经验传递给新一代。"

消失的"清水湾精神"

陈山聪特别怀念TVB清水湾片场时期的剧组文化:"收工后大家都不愿离开,在canteen畅谈创作。"这种自发形成的艺术交流氛围,被业界称为"清水湾精神"。佘诗曼也曾困惑询问:"为什么现在演员一收工就走?"数据显示,TVB剧集产量从2010年每年30余部锐减至如今不足20部,但演员的档期反而更加碎片化。山聪无奈表示:"新一代艺人更倾向保持工作与生活的界限,这种文化断层确实令人惋惜。"

陈山聪谈TVB拍剧文化变迁:从"清水湾精神"到"收工即走"的行业反思  第2张

演技传承的当代困境

作为经历过TVB黄金时代的演员,陈山聪深谙演技传承的重要性。他回忆初与郑少秋对戏时"连台词都发抖"的经历,如今主动为新演员减压:"NG不可怕,重要的是保持创作热情。"但这种言传身教正面临挑战:流媒体平台数据显示,新生代观众注意力持续时间已从2012年的12秒降至现在的8秒,倒逼演员更注重效率而非打磨演技。Moon坦言:"现在片场很少有机会像山聪那样,花时间观察别人表演并提出建议。"

陈山聪谈TVB拍剧文化变迁:从"清水湾精神"到"收工即走"的行业反思  第3张

行业变革中的坚守与妥协

面对影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,传统电视台出身的演员们正在适应新规则:

  • 工作模式‌:从长期驻组变为项目制合作

  • 表演方式‌:为适应短视频传播而调整演绎节奏

  • 人际关系‌:虚拟群组交流取代实体社交
    山聪表示理解这种变化:"就像当年我们从胶片过渡到数码拍摄,总要有人保留些老传统。"他仍坚持在可能的范围内组织剧组聚会,哪怕响应者寥寥。

这场关于TVB文化变迁的讨论,折射出整个华语影视圈的转型阵痛。当"收工即走"成为新常态,那些曾滋养出无数经典剧集的人际温度与艺术热忱,或许正需要更多像陈山聪这样的"守艺人"来守护。毕竟,好的表演从来不只是技术,更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碰撞的火花。


你可能想看: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